最近调了两辆车,红温ing:
科技创新实践的课程:软件没问题,硬件上不知道为什么调不对。后续发现只要按下复位键,代码就能正常运行了。
极速越野的智能小车比赛:编码器一直没调通。已经准备快一个月了,编码器就前天晚上是正常的。原因总是诸如:引脚接错、电路引脚配置错误、编码器接线不稳定…… 软件无能为力。
晚上要等硬件好了才能调软件…… 早点回去得了,明早再来调车吧,不是很想熬夜…
【“万事俱备,只欠硬件”】
继续往下讲,AI的发展主因不也归咎于硬件(E.X. 英伟达的显卡)么,算法层面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,算力才是关键性变量。(像Transformer17年就提出了对吧)
玩硬件的时候,总是遇到“不知道为什么”的情景,各种无法用逻辑解释的“bug”。真实的物理环境下,电压的微小波动、元器件的细微差异、甚至空气中的静电,都可能让它“状态异常”。
相比之下,长时间以来一直喜欢玩软件,可能因为其脱离了这种物理的束缚,代表着抽象、逻辑和无限的可能性的新世界——一种意志的延伸。只要你的逻辑是自洽的,思想就能延伸为创造:构建一个虚拟城市、谱写一段旋律、设计一套系统架构。背后的确定性,这种确定性,这种通过智力活动便能创造和掌控一个世界的纯粹快感,是极度令人着迷的
但可惜的是,它具有依赖性。“我的世界”的流畅运行不就依赖于一台性能正常的手机嘛。软件工程师们可以创建无数个元宇宙,但再宏大的地球online也无法用一个if-else判断杜邦线是否接触不良。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”。
Then,职业选择与人格。软件的问题,原则上都可以通过逻辑和追溯(debug)来解决;对于硬件,面对的不仅是逻辑,更是物理定律的“随机性”。那么,对于追求秩序、逻辑自洽和抽象思维的人,也就是NT【Ni+Te或Ti+Ne】,更适合走软件(?
【选择“卖铲子”还是“挖金子”】
顺便再丢个AI的产业链:
蹭活动听到的,Rokid老总(貌似)说过类似的:我“信念”硬件,即使软件不断变化,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硬件,所以我选择了硬件。
【软件的变化】
(写不动了,略,就到这里,以后再细聊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