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
准大二-自动化,回顾了下上学期学习数学的过程,包括课程计划内的高数和自学的离散,就“数学笔记“这一话题有些思考和疑惑,与佬友们共勉。
本贴讨论的核心命题:什么是有效的数学笔记?并基于此思考,什么是有效的理工科笔记?
在正式开始讨论前,先确定对”有效“的概念。
站在自动化这一工科专业的背景下,我认为数学对于该专业的作用,不是理论性的,而是实践性的。有效,即意味着能够帮助“把数学运用于实践”。
先来讨论,从结果上来看,什么是“有效的数学学习”。
私以为,分为两部分:
- 深入透彻的概念理解
- 强大灵活的实践运用
那么,数学笔记在这其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?笔记本身肯定不能帮我们理解,因为理解的发生在于大脑深处,理解不是“获取了一种信息”,更像是大脑中“浮现了一种智慧”。
笔记本质上是个性化加工后的信息。
高中某位老师提倡我们记笔记,他说:记笔记的过程是一种记忆、翻阅笔记是一种记忆、对笔记修修改改也是一种记忆。这样就有了三层记忆,能帮助学生们巩固知识。
如今,脱离高中学习的应试目的,以“把数学运用于实际”为导向,我依旧认为数学笔记的核心作用在于“抗遗忘”,这也是笔记本身能达到的最大效果。
疑惑的是,当我们用Ob记离散数学的笔记时,我意识到自己花了将近五成的时间,把课本上的表述转化到markdown语法的笔记,中间用到的工具是OCR扫描或者是让AI帮我生成。
一方面记笔记成为了我的负担,因为教材中的概念、定理、部分推导过程我需要花精力“复制到”Markdown的笔记里,这过程的体验是机械化的,貌似并没有帮助我更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。
另一方面我又不敢不记笔记,虽然大部分的知识很好理解,但我要是不看着书,我转身就会遗忘这些知识。同时,我希望自己未来查阅相关知识时,不是去一本厚重的书,而是更为精简的笔记。就像上文所说:个性化加工后的信息。
是的,这背后藏着我自己的另一层忧虑:担心少东西。
我宁可多记一些东西,也不想自己少记、漏记。这一想法,更加重了我记笔记的负担。
对于C++这种编程语言的学习,佬友们也知道,C++有许多的特性需要去记忆。那么我也会用笔记的方式,对这些 结果上需要“记住” 做一个“知识的备份”,但同样也会遇到上述问题。
附录:笔记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