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写作是门手艺》-第二篇

第二篇 风格:透明玻璃与彩色玻璃

摘抄

第4章 此满分,彼满分

  •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。

  • 2025/08/02 发表想法

    无因即无果,若否定构成本族的“因”,就会瞬间丧失一切。

    原文: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。

  • 现代的科学写作风格,则要求一切以证据为基础,讲求语言的清晰而非绚丽,讲求逻辑的周延而非随便发挥,追求说服力而不是充沛的情感。

  • 我采访了几位学生。请他们回忆中学时代怎么学习写作文: 材料和论据尽量选择那种很出名的,例如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。要背下来,他们的材料完全用得上。“感动中国十大人物”的材料至少要背三到五则。你想论述什么观点,都可以改装。(例如“坚强”)对,因为他们的故事可以用很多个词语来形容,我们把材料凑起来就可以了。现在看到感动中国的材料,还非常熟悉,仿佛回到了当年背材料的感觉。(HJ) 老师一般只会教议论文,不教记叙文,因为议论文得分比较保险,因为它有固定套路,例如总分总。先总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,然后写几个分论点,再总结一下,基本得分不会太低。记叙文则风险很大。老师比较偏向于那些用一个固定的模板传递所有的东西的那种。(WTL) 我们的老师被称为四大才子。要有丰富的语言。如果不知道怎么写的话,就去看周国平什么的。把他们的话往作文里引几句,就是所谓的亮点。(GX)

  • 通常,欧陆重思辨,而美国偏实证。

  • WebMD,一个流行的医学信息门户网站,允许患者自己研究症状,以便见医生的时候更加知情。这项运动开启了以前对普通人封闭的思维方式。

  • 在这里,你会感到社会中的各种知识的类型和重要性都在发生改变,那些曾经或仍然令你们动心、动情或动容的文字已变得不那么重要了,只能作为你熄灯后侃山的谈资,或恋人间“秋日的私语”。

第5章 此玻璃,彼玻璃

  • 阿西莫夫充分考虑了读者感受:段落短促,句子精悍,因此读者毫无障碍地读完一段。萨义德的文字恰好相反,絮絮叨叨,烦不胜烦。如果你耐着心烦读完第一段,脑子里已经忘了前面说了什么。
  • 好的文字就像窗户上的透明玻璃,读者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景致,以至于意识不到玻璃的存在。这才是文字应有的作用。反之,绚丽的文字就像教堂的彩色玻璃一样,美则美矣,但是你很难看到外面的景色,如此窗户只能作为装饰之用

第6章 为什么不好好说话?

  • 还有一种晦涩来源于作者的偷工减料。如前所述,透明玻璃般的文字需要技艺精进和无数苦功。但是一些作者匆匆写完了事,懒得再看第二眼。如此潦草,怎能获得读者青眼?
  • 最后还有一种晦涩则来自对“科学味”的过分依赖。有的作者刻板地排斥生命体验,一味追求所谓的“客观”“科学”,于是用一种装腔作势的“非人格化”语体进行写作,写出的文字难免了无生趣。

练习·电影·阅读

1.辩论。官话该模糊还是精确?奥威尔在《政治与英语》中,批评英语已经进入腐朽:“作者或是词不达意,或是语焉不详,或是信手写来,根本不在乎其个中含义。语义含混、词不达意是现代英文写作中的两大显著特征。而在政论文写作中,这些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。”

然而有人指出,官话的“模糊”是有意为之,或者不得已而为之。因为政府面临着非常多样化的利益诉求,需要维持各类微妙的平衡。你的想法是什么?政府文体应当采取什么样的风格?如果你是政府官员,你是要写清澈见底的文字,还是云山雾罩的文字?为什么

“官话”精准不了,其作用是从更高的视角提纲挈领地提供“指导”,一旦具体了就会造成更大可能性的错误。就好比,他们只能说“好好学习”,但具体怎么学是不能说的,说了大概率会错的,毕竟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。

如果我是政府官员,如果我的文字给老百姓看,就应该尽量的清澈见底;如果给政府内部看,那用些行内话也未尝不可。

不过我没有参与过政治,很多事情了解不多。上述见解着实片面,理应对官话有更进一步的分类与讨论。

2.辩论。中国自古以来就说“文如其人”,甚至还有“字如其人”的说法。英语中也有“You are what you write”的说法。然而,这也许是另外一种“以貌取人”,因为相反的例子不胜枚举,例如北宋奸臣蔡京写得一手好字。文字如同一层面纱、一个面具,也会遮盖了真实的人性。对此,你怎么看?为什么?

  • 具有相关性
  • 间接的因果性
  • 但不存在必然性,只有较大程度的概率

3.短篇写作。介绍专业:假设有人跟你咨询高考填报志愿,请介绍你自己的专业。这类跟外行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,你毕业后会用得更多。请注意:(1)不要搞概念轰炸,例如不要跟一个没学过经济学的人讲“交易成本”,多举例而且是生活中的例子;(2)不要随意根据自己的理解写,要么跟专家谈谈,要么查查资料;(3)克制情绪,不管你是超级喜欢还是极端厌恶自己的专业,都请尽量客观。类似的练习还包括:把一篇论文讲给一个外行听。

讲一篇论文:CDRT-RRT*: Real-time 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 Star based on convex dissection

4.主题写作。从本章开始,咱们要以“家”为主题开启一场写作之旅。在写作的不同阶段,我会安排不同的任务。本次任务是:请用300字界定一下家的含义。说理写作通常首先要划定话题讨论的范围、提供清晰的定义,以确保作者、读者所谈的是同一件事情。概念界定方法,可参见加里·戈茨的书。[插图]你的定义可以不必追求完美,可以聚焦于家的一个侧面(例如物理空间、经济功能、儿童养育、夫妻关系等)。你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角度,例如“家”字从古至今的变化。界定的目的即限制范围,以降低讨论的难度和工作量。包罗万象的讨论根本无法进行。

5.翻出自己以前写的文字,看看你属于哪一种:A.官腔 B.学术腔 C.翻译腔 D.学生腔 E.完美无缺

D B

7.针对官腔、学术腔、学生腔,每类腔调找两个例子。8.统计一下你的段落行数、字数以及句子的平均长度。

9.读到难读的文字时,请注意收集并分析为什么这些文字难读。

10.收集你读过的最顺畅、最易理解的文字,并分析为什么这些文字好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