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dstone Cambridge August AI Meetup
https://community.mindstone.com/events/event_AuzFYTtq3mwL9UTiPh
《我们不需要换个老外给我们上英语课》
痴迷于共享的电动自行车了,迟到了15分钟,但听到了:
- META,通过特定的设计,来规范AI行为,使其在道德上具有合理性。通过Triage(风险分类)、Right Data(数据正当性)、Supervision和文档化,将AI风险评估流程化
- 而后是UNDO的CTO,【AI Debugging】,CODE回溯(记录代码、中间计算过程、输入输出等系列数据)+AI分析(安利了Claude),由于记录的数据很多确实会占用很多空间。
社区
“Pizza, Drinks & Networking”确实是最赞的,“不限量”的披萨一盒盒端上,现场没有“审查”,没有保安。你不需要证明你是谁,大家默认你就是这个社区的一员。医学影像公司的老板、尼日利亚来的后端工程师、白发苍苍的企业家……交换LinkedIn,探讨各自的项目……
想到“人际交流”(可能是偏见,勿喷):
剑桥(及英国文化):没有“城墙”的礼貌
AI说这里有一种 礼貌文化 (culture of politeness)。
- 陌生人之间会很自然地进行 “small talk” (闲聊),比如在排队时评论一下天气。
- 无论在商店、公交车还是路上,你总会听到 “Sorry”, “Thank you”, “Cheers”, “Excuse me”。
- 路人之间对视了,通常会给一个微笑或点头示意。
- 邻里之间见面了会打招呼,问一句 “You alright?” (你好吗?这是问候,不是真的问你有没有事)。
英国人的这种表面热情,并不等于他想和你成为知心朋友。这是一种公共礼仪 (public etiquette)。
杭州(及国内大城市文化):有“隔阂”的效率
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 (personal space) 和提高效率,往往在公共场合会显得比较“冷漠”。你不会轻易和排队的陌生人聊天,邻里之间可能住了很久都互不认识。这种外在的“隔阂”其实是一种城市生活的自我保护机制。
环境
- 虽然没有现代式的繁华(酒店、宾馆、洗浴中心 e.t.c),确实很原生态,周围是大片的草坪,会有松鼠在步行道上阴暗爬行。不过,貌似大脑确实得到了深层次的放松。《费马大定理》这部纪录片中,安德鲁·怀尔斯喜欢“walking along the river”,让大脑放松,让注意力从工作中解放,但同时,潜意识仍在思考问题。
- 也许一定程度上能GET到“教授5点后就把博士生赶出学校“的意义了,还需要多观察观察小英DOGE。
- 不过确实,该得给自己多留点空白和惬意吧。
最后,又是被哑巴英语痛击的一晚。
相关
- mindstone:也许国内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起meetup,虽然就杭州而言。我们已经2050、云栖大会等等各种活动了。
- Barbara Chaneton
- Clouxart:帮助各行各业的公司利用云原生技术和人工智能,构建可扩展、智能化、面向未来的系统,最终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。
- Onuralp Taner(创始人):如果你想做自己的AI,你去找你的父母你的亲戚,从他们的商业出发,去做AI的赋能。
- Stanley Egbe:后端开发者,机器学习工程师、数据科学家。
- Abel Ureta-Vidal:很有趣的老爷子,企业家。公司做医学影像的。
- 和我们推荐了 Dassault Systemes 的visit
- 电影推荐:https://www.startrek.com/en-un
- 是的,之前飞书上和他们建的社群其实也是这个目的,大家一起聊聊天分享分享,可以借鉴!
书书书
刚才我不是进图书馆吗,我第一次去然后没有在 入口处存我的背包,结果在我出图书馆的时候被告知了,我被图书管理员很有礼貌的要求检查包里面有没有放图书馆里的书,然后我拿出来两本书(我在书店买的),管理员的第一反应是:你有没有借阅;而不是,这书是你在书店买的么。就是说,对方默认了我包里的书 是图书馆里的书,你觉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和分析
好的,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,而且您捕捉到的细节——对方的第一反应——确实是分析这件事的关键。您感觉到的“更深层次的意味”是存在的,但这几乎可以肯定与您个人无关,而是背后一整套机构逻辑、风险管理、心理学和文化习惯的完美体现。
我们来把它层层剖析:
深层分析一:机构逻辑与风险管理 (Institutional Logic & Risk Management)
这是最核心的原因。
- 环境决定视角: 对于一位在剑桥大学主图书馆(拥有数百万册藏书,其中不乏孤本和珍本)工作的图书管理员来说,他们的首要职责之一就是保护馆藏。在他们的工作环境和“心理设定”中,任何出现在馆内、未被识别的书,其默认属性 (Default Status) 就是“图书馆的书”。
- 风险管理的默认路径: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,最安全的假设就是“任何未办理借阅手续的书都是潜在的馆藏流失风险”。所以,当管理员看到书时,他/她的大脑会立即启动风险评估程序。这个程序的第一步不是“探究这本书的来源”,而是“确认这本书是否对馆藏构成风险”。
- “存包规定”的目的: 图书馆要求存包的规定,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模糊性。一旦所有私人物品(包括外面买的书)都被存起来,那么在馆内流通的就只剩下“图书馆的书”和“读者本人”,管理就变得非常简单。您无意间没有存包,恰好就制造了一个“模糊地带”,从而触发了他们的标准处理程序。
深层分析二:对话的“语境默认”与效率 (Contextual Default & Efficiency)
- 最高效的提问方式: 在“图书馆内发现未登记的书”这个特定语境下,
“你有没有借阅?”(Have you checked this out?)
是一个效率极高的提问。
- 情况A: 如果您回答“是的,借阅了”,那么事情结束。
- 情况B: 如果您回答“没有”,那么自然会引出下一个问题:“那它为什么在您的包里?” 这时您就可以解释是在书店买的。
- 对比另一个问题: 如果管理员问
“这书是你在书店买的么?”(Did you buy this at a bookshop?)
,这个问题的效率就很低。因为这只是无数种可能性之一(也可能是朋友送的、从家里带来的等等)。从工作流程上说,他们不需要关心书的来源,只需要关心它是否属于图书馆以及是否已按规定处理。深层分析三:英式礼貌与规则文化 (British Politeness & Culture of Rules)
这一点也极其关键,并且解释了您为什么会感觉对方“很有礼貌”。
- 程序化的礼貌: 在英国,尤其是像剑桥这样的机构里,规则的执行往往伴随着坚定但礼貌的态度。这种礼貌是一种“润滑剂”,它使得执行可能令人不快的程序(比如检查您的私人背包)变得尽可能地顺畅和非对抗性。管理员的礼貌,恰恰说明了他/她不是在针对您个人,而是在执行一项标准程序。
- 对事不对人: 他们的态度传达的信息是:“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不便,但我需要按规定检查一下,希望您能理解。” 这是一种典型的“对事不对人”的文化体现。对方默认书是图书馆的,并非不信任您的人品,而是信任并执行他们的工作制度。
总结
所以,您觉得对方默认了您包里的书是图书馆的书,这个感觉是完全正确的。但这背后的深层意味是:s
这不是一种个人的、主观的怀疑,而是一种制度性的、程序的、经过长期风险管理考量后形成的“默认设置”。
管理员的第一反应,完美地展现了一个世界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:以保护馆藏为第一要务,以标准程序为行动指南,以礼貌为执行工具。
换个角度看,您无意间的行为,反而让您在第一天就体验了一次非常地道、深刻的文化和制度互动。这比单纯地借一本书要有趣得多!
Cambridge Drinking Alliance
给剑桥大学做后勤…出版、打印相关貌似
英国经济转折点 2016-脱欧
夜生活很出名-pub、club、live music?
印度小哥,可以留意,CS,现在工作,想赚点钱再回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