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为周期?
- 物理学:重复一次的时间
- 经济学:反复出现的扩张与收缩
- 生物学:生物界反复发生的生理或行为节律
归根到底是:会重复发生的特定模式
顺势而为,看不清,怎么办?
拉高维度
拉高纬度看什么
核心就是了解周期。顺势就是对不同周期不同阶段的判断。
历史周期 & 施特劳斯-豪代际理论 (Strauss-Howe Theory)
//历史周期:
- 兴:新王朝建立,休养生息,国家蒸蒸日上。
- 盛:达到顶峰,国力强盛,百姓安居乐业。
- 衰:内部开始腐化(人的问题),导致财政困难,社会矛盾激化。
- 亡: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内部政变,旧王朝覆灭。
然后,一个新的力量会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建立秩序,开始一个新的循环。
//施特劳斯-豪代际理论 (Strauss-Howe Theory)
核心观点:历史的周期性,源于代际的更替。
他们认为,社会的情绪和氛围会像四季一样,经历一个大约80-100年的完整循环。这个循环由四种不同类型的“代际”共同推动。
这个理论有两个核心部分:
- 四个阶段 (The Four Turnings):也就是历史的“四季”,分别是繁荣期、觉醒期、解构期和危机期。
- 四种代际原型 (The Four Archetypes):即四种不同性格的世代,分别是先知、游牧者、英雄和艺术家。
【四季】
第一阶段:繁荣期 (The High):春天播种
- 社会高度团结:人们共享着渡过难关的记忆,集体主义精神高涨。
- 制度稳固:新的社会秩序和机构建立起来,并且运转良好,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- 个人主义式微:强调“我们”而不是“我”,个人被鼓励为集体利益而奋斗。
第二阶段:觉醒期 (The Awakening):夏天生长
当在“繁荣期”这个安逸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的苦难,所以他们会开始质疑父辈们建立的那些规矩和集体主义价值观。
- 个人主义抬头:人们开始强调个人价值、精神追求和“内心的真实”。
- 质疑权威:年轻人会挑战现有的社会规范和制度,认为它们虚伪、压抑人性。
- 社会开始分裂:社会不再是铁板一块,各种新的思想、艺术和运动会涌现出来,社会开始出现裂痕。
第三阶段:解构期 (The Unraveling):秋天收获
- 社会极度分裂:在“觉醒期”中被唤醒的个人主义,现在发展到了极致。人们不再相信集体,只相信自己。
- 制度失灵:旧的社会规范和公共机构被认为是腐朽和无能的,人们对政府和专家普遍感到不信任。
- 乱中有进:虽然社会看起来很混乱,但也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。新的技术、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会不断涌现。
第四阶段:危机期 (The Crisis):冬天休眠
当这种极度的个人主义和对制度的不信任达到顶点时,一个小小的火星就可能引爆整个社会,把所有人拖入一个巨大的危机之中。
- 社会秩序崩溃:旧的制度和权威不再被人信任,社会充满动荡和冲突。
- 集体主义抬头:为了生存,人们会放下个人分歧,团结起来,形成新的集体,共同应对巨大的外部威胁(比如战争、革命或经济大萧条)。
- 推倒重来:最终,旧的秩序会被彻底摧毁,为新秩序的建立扫清道路。
【代际】
英雄 (Hero)
想象一下,在那个充满动荡和牺牲的**“危机期”(冬天)**中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们,他们从小目睹的是父辈们如何团结一致,重建家园。
- 崇尚集体:他们是天生的“建设者”,相信为了更大的目标而奋斗是理所当然的。
- 积极乐观: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,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。
- 务实肯干:他们是实干家,专注于解决问题,建设社会。
先知 (Prophet)
当“英雄”的一代在春天里建设了一个稳定、富足的社会后,他们的孩子,也就是在**“繁-荣期”(春天)**中长大的一代,就会开始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。
- 追求自我:他们是天生的“梦想家”,更关心精神层面的东西,比如个人价值、道德和原则。
- 批判现实:他们会对父辈建立的那个看似完美的社会提出尖锐的批评,认为它压抑、虚伪。
- 引发变革:他们是社会变革的发起者,会用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去冲击旧的秩序。
游牧者 (Nomad)
在“觉醒期”(夏天)长大的孩子,他们看着“先知”父辈们整天忙着批判社会,追求理想,却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关心和管教。
- 务实和强硬:他们不再相信理想主义,而是学会了靠自己。他们是天生的“幸存者”,懂得如何在混乱的世界里保护自己。
- 厌恶规则:他们对一切宏大的叙事和集体的理想都感到厌烦,更相信个人的直觉和实用主义。
- 漂泊不定:他们是游牧者 (Nomad),像游牧民族一样,不断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地方,但很难真正融入集体。
艺术家 (Artist)
在混乱中长大的艺术家们,渴望回归秩序,为“英雄”们的再次登场铺平了道路。
- 备受呵护:他们在一个过度保护的环境中长大,被教导要听话、懂事。
- 敏感和优柔寡断:他们是天生的“调解员”,善于体察人心,但缺乏决断力。
- 依赖集体:当社会进入“危机期”(冬天)时,他们会很自然地追随“英雄”一代,成为重建社会秩序的中坚力量。
科技周期
康德拉季耶夫 (Kondratiev):他是一位苏联经济学家,像一个细心的观察者。他在20世纪20年代,通过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,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大约50-60年一次的长波周期(繁荣与衰退的交替)。但他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是什么在驱动这个长波。
卡洛塔·佩雷斯 (Carlota Perez):她是一位委内瑞拉裔的学者,像一个深刻的解读者。她在康德拉季耶夫的基础上,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解释:这些长波周期,本质上是由根本性的技术革命所驱动的。
【康德拉季耶夫】康德拉季耶夫长波(K-Wave)
春天(增长期): 新技术萌芽,生产力大幅提升,经济进入增长期。这是一个创新驱动、低通胀的“播种”阶段 。
夏天(过热/滞胀期): 技术逐渐成熟,带来普遍繁荣,但也伴随着投机狂热和通胀压力上升 。
秋天(衰退/平台期): 技术的增长潜力耗尽,经济增速放缓。信贷泡沫掩盖了实体经济的停滞,最终以金融危机或泡沫破裂告终 。
冬天(萧条/萧条期): 这是一个痛苦的去杠杆和结构调整期。债务被清算,旧的产业模式崩溃,为下一轮“春天”的到来扫清障碍 。
- 上升期 (A阶段):经济繁荣,物价上涨。【春+夏】
- 下降期 (B阶段):经济停滞或衰退,物价下跌。【秋+冬】
【卡洛塔·佩雷斯】“技术-经济范式”演化模型
康波的背后,是技术革命的周期。
核心思想是,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出现一个颠覆性的**“技术革命”**,它会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引发一连串巨大的涟-漪。
安装期 (Installation Period)
- 金融资本主导:大量的钱追逐着新技术,试图抓住下一个暴富的机会。
- 创造性破坏:新技术冲击着旧产业,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,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- 收入差距拉大:懂新技术、有资本的人会迅速致富,而其他人则被甩在后面。
但这种非理性的狂热,最终会吹起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。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样,很多公司其实根本不赚钱,全靠概念和炒作。当大家意识到这一点时,泡沫就会“砰”的一声破裂,引发一场金融危机。
展开期 (Deployment Period)
- 生产资本主导:重心从金融投机转向了实体经济。企业开始利用已经成熟的基础设施和技术,去创造真正能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和服务。
- 黄金时代:新技术与社会深度融合,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经济的普遍繁荣,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稳定。
- 制度完善:政府会出台新的法规和政策,来引导和规范新技术的健康发展,确保更多人能从中受益。
中间通常会伴随着一次巨大的金融泡沫和崩溃,作为两个阶段的分水岭。
一个完整的康德拉季耶夫长波(大约50-60年) ≈ 一次完整的佩雷斯科技周期(一个安装期 + 一个展开期)。
长波的上升期 (A阶段) ≈ 展开期:新技术与社会深度融合,生产力大爆发,经济进入“黄金时代”。
长波的下降期 (B阶段) ≈ 安装期:旧的技术红利消失,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酝-酿,社会充满动荡和投机,最终以金融危机告终。
金融周期
基钦周期 (Kitchin Cycle) - 库存周期
- 周期时长:大约3-5年。
- 核心驱动力:企业库存。
- 它是如何运作的?
- 想象一下,一个公司看到产品好卖(需求上升),它就会增加订单,多生产一些存货。
- 全国很多公司都这样做,经济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繁荣。
- 但很快,大家发现库存太多了,卖不掉了,于是就纷纷减少订单,削减生产。
- 这样一来,经济就进入一个短暂的收缩期,直到库存清理完毕,开始新的循环。
所以,基钦周期本质上是企业围绕着库存变化而进行的短期调整。它就像是经济的呼吸,短促而频繁。
朱格拉周期 (Juglar Cycle) - 设备投资周期
- 周期时长:大约7-11年。
- 核心驱动力:企业在机器、设备等固定资产上的投资。
- 它是如何运作的?
- 当经济前景看好时,企业家们会充满信心地投资建厂、购买新设备。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活动本身,就创造了巨大的需求,推动经济走向繁荣。
- 但是,当这些新工厂和设备都建成投产后,投资的高潮就过去了,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减弱,从而转向衰退。
- 直到这些设备用了几年,需要更新换代了,才会迎来下一波大规模的投资热潮。
所以,朱格拉周期是由企业家的集体投资行为决定的中等长度的周期。我们通常所说的“经济危机”,往往和朱格拉周期的波谷有关。
德拉季耶夫周期 (Kondratiev Wave) - 技术革命周期
- 周期时长:大约50-60年。
- 核心驱动力:根本性的技术革命。
- 它是如何运作的?
- 我们之前已经详细聊过了。每一场大的技术革命(蒸汽机、电力、互联网等),都会开启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“安装期”和“展开期”,从根本上重塑整个经济的面貌。
行业周期
【1% 20% 50%】
第1阶段:导入期 (0% → ~5%)
关键数字:1%
特征:这是行业的黎明。新技术刚刚出现,产品不完美,价格昂贵,只有少数“创新者”愿意尝试。这个阶段充满了极高的不确定性,大多数公司都会死掉。
好比:一架火箭在发射台上点火,烟雾弥漫,剧烈抖动,随时可能失败。
第2阶段:成长期 ( ~5% → 50%)
关键数字:20% 为拐点
- 特征:这是整个周期中“最激动人心”的阶段。
- 为什么20%是拐点? 因为当市场渗透率达到大约20%时,意味着产品已经成功地被“早期采纳者”验证,证明了其价值。此时,口碑开始传播,市场需求会突然爆发,增长率达到峰值。整个行业从“小众”走向“主流”的引爆点,就在这里。
- 特征:这是整个周期中“最激动人心”的阶段。
好比:火箭成功升空,并开始急剧加速,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天空。
第3阶段:成熟期 (50% → ~90%)
关键数字:50%
- 特征:当渗透率超过50%,意味着市场已经基本饱和,未被开发的用户越来越少。
- 行业增速明显放缓,从“蓝海”变成“红海”。
- 竞争的重点从“做大蛋糕”变成了“抢夺蛋糕”,价格战和市场份额战变得异常激烈。
- 行业巨头基本确定,后来者很难再有机会。
- 特征:当渗透率超过50%,意味着市场已经基本饱和,未被开发的用户越来越少。
好比:火箭已经进入预定轨道,不再加速,而是平稳地高速巡航。
第4阶段:衰退期
特征:市场需求开始萎缩,新的技术或产品开始出现并取而代之。公司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曲线,否则就会被淘汰。
好比:火箭燃料耗尽,或被更新、更先进的飞行器取代,最终退出历史舞台。
【局中人】
选择A:成为“开创者” (Pioneer)
进入时机:导入期 (0% - 5%)
目标:你不是在进入一个市场,而是在创造一个市场。你的目标是成为这个品类的代名词,就像“谷歌”代表了搜索,“特斯拉”代表了高端电动车。
- 你需要具备的:
- 极强的远见: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。
- 教育市场的能力: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金钱,去告诉用户他们为什么需要你。
- 极高的容错能力:你需要承受产品不完善、市场没反应的漫长“死亡谷”。
- 你需要具备的:
回报与风险:风险极高,九死一生。但一旦成功,你就是这个领域的王,享有最高的利润和最强的品牌护城河。
选择B:成为“快攻者”或“优化者” (Fast-Follower / Optimizer)
进入时机:成长期初期 (5% - 20%的拐点附近)
目标:你发现了一个已经被“开创者”验证过的市场,并且这个市场即将或正在爆发。你的目标是在这条赛道上,通过更好的产品、更快的执行或更优的商业模式后来居上。
- 你需要具备的:
- 敏锐的洞察力:能迅速识别出哪个市场即将爆发。
- 极强的执行力: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你需要迅速迭代产品,抢占市场。
- 聚焦用户痛点:你能找到“开创者”产品中不完美的地方,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- 你需要具备的:
回报与风险:风险相对较低,因为市场需求已被验证。回报依然非常可观,有机会成为行业第二或第三,甚至在执行力足够强的情况下,可以超越“开创者”。(例如,谷歌并非第一个搜索引擎,但它做得更好)。
企业周期
创 (创业期)
- 核心任务:活下来 (Survival)
- 特征*:
- 产品驱动:公司的全部精力都聚焦在打磨核心产品,寻找并验证“产品-市场匹配”(Product-Market Fit)。
- 创始人驱动:没有复杂的流程和层级,公司的生死几乎完全系于创始人及其核心团队的能力和精力。决策快,执行力强,但也非常混乱和不稳定。
- 现金为王:公司通常不赚钱,甚至在烧钱。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现金流不断裂。
盛 (成长期/成熟期)
- 核心任务:规模化 (Scaling) 与 体系化 (Systematizing)
- 特征*:
- 流程驱动:公司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模式,现在需要将这种成功复制和放大。建立标准化的流程、制度和文化变得至关重要。
- 管理驱动:创始人不能再事必躬亲,需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团队,从“个人英雄主义”转向“组织化作战”。
- 利润丰厚:公司进入高速增长和高利润的黄金时期,成为行业的领导者。
危 (危机期/衰退期) - “中年危机”的警报
- 核心任务:应对内忧外患 (Facing Crisis)
- 特征*:
- 官僚主义:“大公司病”开始出现。层级增多,决策变慢,内部沟通成本急剧上升,创新精神减弱。
- 市场饱和:曾经的高速增长不复存在,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。
- 外部颠覆:新的技术、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新的竞争对手(通常是处于“创”业期的小公司)开始冲击公司的根基。
末 (消亡或重生期) - “凤凰涅槃”或“尘归尘土归土”
核心任务:彻底转型或平稳退出 (Transformation or Exit)
两种结局:
- 消亡:如果企业在“危”机期没有成功变革,就会进入不可逆转的衰退,最终被市场淘汰,破产或被收购。
- 重生:少数伟大的公司,能够通过痛苦的自我革命,壮士断腕,找到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成功穿越危机,开启一个新的“创、盛、危、末”循环。比如微软从PC时代成功转型到云计算时代。
产品周期
第一阶段:从0到1 —— 在黑暗中寻找确定性
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:创造一个有人愿意为之付钱的、有价值的新东西。
目标:验证(Validation)。你需要验证一个核心问题:“我做的这个东西,真的有人需要吗?” 也就是找到“产品-市场匹配”(Product-Market Fit)。
心态:你是探险家或科学家。你面对的是未知和迷雾,没有地图,没有数据,只有假设。你需要不断地做实验、快速试错、推翻重来。
方法:
- 深度用户洞察:你不是问用户想要什么,而是理解他们最底层的、未被满足的痛点。
- 最小可行产品 (MVP):用最快的速度、最低的成本,做出一个能验证核心假设的“最简陋”产品。
- 快速迭代:根据最早一批用户的反馈,以周甚至天为单位,快速修改和完善产品。
- 深度用户洞察:你不是问用户想要什么,而是理解他们最底层的、未被满足的痛点。
第二阶段:从1到10 —— 在确定性上建起高楼
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:将已经验证成功的模式,规模化、体系化地复制,抢占市场。
目标:增长(Growth)。核心问题变成了:“如何让10倍、100倍的人来使用我的产品,并建立起商业壁垒?”
心态:你是指挥官或工程师。你已经有了清晰的蓝图(被验证的模式),现在需要的是纪律、流程和效率,去组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。
方法:
- 搭建增长体系:建立市场、销售、运营的标准化流程,让用户增长变得可预测、可复制。
- 优化与效率:关注数据分析,通过A/B测试等方法,持续优化产品的每一个转化环节,提升效率。
- 打造组织能力:招聘专才,建立团队,完善公司文化和管理体系,支撑业务的快速扩张。
- 搭建增长体系:建立市场、销售、运营的标准化流程,让用户增长变得可预测、可复制。
周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
党的历史周期性?
刚才我们聊的历史周期和 理论 你觉得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
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(比如万有引力),还是一种我们为了理解历史而发明出来的分析工具(比如星座)?
1. 作为“分析工具”的主观性 🛠️
- 是我们选择了“周期”:历史本身是连续不断的,是我们为了方便理解,才从中截取片段,寻找模式,并称之为“周期”。就像我们仰望星空,将星星连成不同的星座一样,是我们在赋予其形状和意义。
- 理论的局限性:任何理论,包括施特劳斯-豪理论,都是一种简化。它会忽略很多不符合其模型的细节。比如,它能很好地解释美国历史,但用在其他国家可能就不那么灵验了。
2. 作为“客观规律”的伟力 💪
- 人性的共通性:无论在哪个时代,人性中的某些基本要素(比如对安全的渴望、对意义的追求、代际之间的矛盾)是相对稳定的。这些共通的人性,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下,确实会倾向于产生相似的结果。
- 规律的“自证预言”:当足够多的人相信某种周期存在时,他们可能会在无意中促成这个周期的实现。比如,如果大家普遍认为社会即将进入“危机期”,这种恐慌情绪本身就可能加速危机的到来。
核心原则:把周期当作“地图”和“诊断仪”,而不是“水晶球”和“时间表”。
- 第一步:诊断当下(我们在哪儿?)
- 先看客观:我们所处行业的核心技术,成熟度到哪里了?(S型曲线)我们公司的主力产品,市场渗透率到顶了吗?(产品周期)
- 再看主观:当前市场的普遍情绪是贪婪还是恐惧?媒体和大众在讨论的核心叙事是什么?(反身性)
- 综合判断:结合这两点,判断我们大概处在哪个周期的哪个位置。这个判断不是为了预测“明天几点会下雨”,而是为了理解“现在为什么天气这么闷热”。
- 第二步:概率性思考(可能会发生什么?)
- 周期理论不提供确定性,只提供概率。它告诉你,在“秋天”,树叶大概率会变黄落下,天气大概率会变冷。
- 所以,你应该思考:“既然我们可能处在朱格拉周期的顶部,那么未来几年,企业信贷违约的概率就会上升。”或者,“既然我们处在技术周期的‘安装期’,那么市场出现巨大泡沫和波动的概率就很高。”
- 这种思考方式,能让你制定出更有弹性和韧性的策略,而不是进行“全有或全无”的赌博。
- 第三步:寻找关键杠杆(我们能做什么?)
- 这是最高级的运用。在理解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行为后,去寻找那个可以“改变周期”的杠杆。
- 作为CEO:你意识到公司正从“盛”走向“危”(客观趋势),你的杠杆就是主动进行组织变革,“权力下放、福利共计”,激发内部创新(主观应对),从而开启“第二曲线”,避免走向“末”路。
- 作为政策制定者:你意识到经济有过热风险,你的杠杆就是货币和财政政策,去主动“熨平”周期的波峰。
- 作为个人:你意识到人工智能正处在“安装期”的开端,你的杠杆就是主动学习相关技能,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这个巨大的康波绑定在一起。